-
(一)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jīng)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家庭金融凈資產(chǎn)不低于300萬元;
家庭金融資產(chǎn)不低于500萬元;
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 -
(二)最近1年末凈資產(chǎn)不低于1000萬元的法人單位。
-
(三)金融管理部門視為合格投資者的其他情形。
征信一詞源于《左傳·昭公八年》中的“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遠于其身”。其中,“信而有征”即為可驗證其言為信實,或征求、驗證信用。征信是依法收集、整理、保存、加工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的信用信息,并對外提供信用報告、信用評估、信用信息咨詢等服務(wù),幫助客戶判斷、控制信用風險,進行信用管理的活動。征信就是專業(yè)化的、獨立的第三方機構(gòu)為個人或企業(yè)建立信用檔案,依法采集、客觀記錄其信用信息,并依法對外提供信用信息服務(wù)的一種活動,它為專業(yè)化的授信機構(gòu)提供了信用信息共享的平臺。
1936年,山城堡戰(zhàn)役取得勝利后,參戰(zhàn)紅軍各部在陜甘寧邊境鹽池、定邊、環(huán)縣等地休整待命。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fā),紅一軍團奉命南下協(xié)助御敵。當部隊途經(jīng)正寧到達淳化、耀縣、三原時,西安事變和平解決。部隊又從關(guān)中北上返回隴東,在正寧、寧縣一帶駐防整訓。時任紅一軍團的主要領(lǐng)導人有:代理軍團長左權(quán)、政委聶榮臻、參謀長孫毅、政治部主任鄧小平等。
當時,陜甘邊界地區(qū)連年兵荒馬亂,百姓早已談兵色變,聽說村里又來了一撥軍隊,群眾紛紛舉家逃進山林。部隊進駐后,時任政治部主任的鄧小平同志要求全體指戰(zhàn)員露天宿營,不準占用群眾一草一木。并派人四處張貼告示,宣傳紅軍的政策和紀律,動員逃走的群眾盡早回家。老百姓見紅軍軍紀嚴明,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心中的恐懼和疑慮漸漸消除,有的人悄悄回來了,還有的人主動騰出窯洞與紅軍同住。政治部主任鄧小平就住在農(nóng)民王度家里。
當時,為了解決部隊糧草供給不足,部隊成立了籌糧委員會,當時的捐糧政策是“有余糧者多捐,沒有余糧者不捐,絕不動用群眾的口糧”。紅軍和群眾約定,捐助的軍糧將來按時價予以償還。政策一出,老百姓紛紛前來響應(yīng),部隊在當?shù)卦O(shè)立了糧庫,派專人過秤、詳細登記、一一打收條。正寧進步人士穆平輝就是其中的代表,他賣掉了家中9畝上等地,用賣地的錢在集市上買了20石小麥,加上家中的6石小麥湊齊了26石,捐給了紅軍。26石小麥!按當時的計量方法一石等于10斗,一斗大約50斤,穆平輝先生捐糧共計13000斤。即使在物質(zhì)富裕的今天這也不是個小數(shù)目。穆平輝之子穆育青回憶說,“當時的政治部主任鄧小平和國民黨正寧縣縣長朱門還給我家寫了借據(jù)。”穆先生提到的,便是這張借據(jù)。1937年8月,紅一軍團在羅川召開誓師大會,開赴抗日前線。在戰(zhàn)火紛飛、兵荒馬亂的年代里,很多人遺忘了這張小紙條。只有穆平輝老先生小心翼翼地將它藏在自家墻縫里,珍藏著這份對紅軍的念想。上世紀80年代,由中央民政部、財政部、解放軍總政治部聯(lián)合下達文件,歸還抗戰(zhàn)時期借糧。穆氏家族的代表穆長青就主動提出,免去1937年至1949年國家困難時期的十二年利息,以表達穆家人對黨的擁護,對革命的支持。1994年12月中旬,甘肅省財政廳按照有關(guān)規(guī)定,清算償還了穆家借糧款,本息總計80680.60元。雖然已時隔50多年,但穆平輝的家人仍然一分不少地收到了借糧款,這件事情被廣為傳頌,老百姓對共產(chǎn)黨和人民軍隊誠實守信的舉動贊嘆不已。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一張小小借據(jù),就是共產(chǎn)黨人誠信的見證,它讓我們看到了軍民間的魚水情深,也感受到了共產(chǎn)黨人艱苦奮斗、一心為民的革命信仰。民心就是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這初心記錄在漫長的歷史中;這初心融化在人民群眾的心窩里;這初心將指引著億萬人民在黨的領(lǐng)導下為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砥礪前行!